
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,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之一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,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。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內蒙古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,提升生態系統的多樣性、穩定性和持續性,讓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成色更足。
草原是內蒙古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,黨的十八大以來,內蒙古每年有4.04億畝草原通過禁牧得以“休養生息”。今年,自治區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17.64億元,開展天然林保護與營造林、退化草原修復以及荒漠化治理。在錫林郭勒盟,國家試點項目“錫林浩特市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復項目”已經初見成效。
寶音 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
咱們以前見不到的草種,現在非常豐富。
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。這段時間,在地球同一緯度最大的濕地烏梁素海,幾萬只向南遷徙的候鳥在此停歇覓食。巴彥淖爾市先后實施烏梁素海生態補水、點源、面源和內源治理等工程,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,在烏梁素海遷徙、繁殖的鳥類突破600萬只。
王宏偉 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綜合科科長
(下一步)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,統籌推進水環境、水資源、水生態系統治理,持續改善流域生態環境,顯著增強流域生態功能,讓“塞外明珠”烏梁素海重現昔日美景。
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在庫布其沙漠引進沙漠土地化項目,計劃利用六年時間對庫布其沙漠開展科學化、生態化的全方位修復,將10萬畝沙漠變成良田。
趙朝華 重慶交通大學沙漠生態研究院副院長
把沙子變成了土地,變成了可以耕作的土地,它不光恢復了生態,對黃河形成了保護,而且它還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。
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內蒙古牢固樹立“一盤棋”思想和打總體戰意識,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。力爭到2025年,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3.5%,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45%,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積2650萬畝。
郝影 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 局長
把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有機結合起來,遵循自然規律,科學規律,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,讓綠色成為美麗內蒙古最鮮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。
今年10月,自治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圓滿完成。內蒙古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自治區國土面積一半以上,成為全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比最大的省份。劃定成果通過自然資源部審核后,將作為建設項目用地組卷報批依據正式啟用。
上一篇:
二十大精神在基層|小文公鄉:特色產業種植讓土地“活”起來
下一篇:
實踐有力量|愚公移山